
肝功能五项是哪五项

一、肝功能五项通常指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和间接胆红素(IBil),或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蛋白(TP)、白蛋白(ALB)和球蛋白(GLB)。不同医院可能会存在细微差异。以下是各项指标及其意义:
1.谷丙转氨酶(ALT):主要存在于肝细胞浆内,是肝细胞受损最敏感的指标之一。正常参考值一般为040U/L。当肝细胞发生炎症、坏死等损害时,ALT会释放入血,导致血液中ALT水平升高,常见于各类肝炎、药物性肝损伤等。
2.谷草转氨酶(AST):在心肌细胞和肝细胞中均有分布。正常参考值一般为040U/L。肝脏损伤严重时,AST会明显升高,尤其在肝细胞线粒体受损时,AST升高幅度常超过ALT,对判断病情严重程度有重要意义。
3.总胆红素(TBil):包括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正常参考值一般为3.417.1μmol/L。它反映了肝脏对胆红素的摄取、结合和排泄功能。TBil升高常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黄疸,如肝细胞性黄疸、阻塞性黄疸、溶血性黄疸等。
4.直接胆红素(DBil):是经过肝脏处理后与葡萄糖醛酸结合的胆红素,正常参考值一般为06.8μmol/L。直接胆红素升高多见于肝内外胆管阻塞、肝细胞损伤等情况。
5.间接胆红素(IBil):是未经过肝脏处理的胆红素,正常参考值一般为1.710.2μmol/L。间接胆红素升高主要与红细胞破坏过多有关,如溶血性疾病等。
6.总蛋白(TP):包括白蛋白和球蛋白,正常参考值一般为6080g/L。肝脏是合成蛋白质的主要场所,TP降低常见于营养不良、肝脏疾病导致蛋白质合成减少等情况;TP升高可能与血液浓缩、某些慢性炎症等有关。
7.白蛋白(ALB):主要由肝脏合成,正常参考值一般为3555g/L。白蛋白对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运输物质等起重要作用。肝脏疾病导致白蛋白合成减少,或肾病综合征等导致白蛋白丢失过多时,白蛋白水平会降低。
8.球蛋白(GLB):由机体免疫细胞产生,正常参考值一般为2030g/L。在某些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情况下,球蛋白会升高。
二、肝功能五项检查的衍生需求解释和延伸内容
1.检查目的:用于评估肝脏功能状态,辅助诊断肝脏疾病,如肝炎、肝硬化、肝癌等,监测治疗效果,判断病情进展。
2.检查前注意事项:检查前需空腹812小时,避免饮酒、剧烈运动、熬夜以及服用可能影响肝功能的药物。不同生活方式人群需格外注意,如经常熬夜人群,检查前应提前调整作息;长期饮酒者应至少提前一周戒酒。女性在经期一般不影响肝功能五项检查结果,但如果经期身体不适明显,可与医生沟通是否推迟检查。老年人由于代谢功能可能有所下降,检查前饮食调整等注意事项更需严格执行。
3.检查结果解读:除单项指标异常,还需综合分析多项指标。例如,ALT和AST同时升高,且ALT/AST比值大于1,常见于急性肝炎早期;若ALT/AST比值小于1,可能提示肝硬化等。结合胆红素和非结合胆红素升高的不同比例,有助于判断黄疸类型。总蛋白、白蛋白和球蛋白的变化关系,可反映肝脏合成功能及机体免疫状态。
三、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1.孕妇:孕期肝脏负担加重,可能会出现肝功能指标轻度异常。若肝功能五项检查结果异常,应及时与医生沟通,进一步检查明确原因。孕期用药需谨慎,避免自行服用可能损伤肝脏的药物。同时,保证充足休息,均衡饮食,以减轻肝脏负担。
2.儿童:儿童肝脏发育尚未完善,某些药物可能对肝脏有潜在损害,因此检查前应告知医生孩子近期用药情况。若检查结果异常,需积极配合医生进行进一步检查,以确定病因。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儿童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合理饮食,避免过度肥胖引发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3.老年人:老年人肝脏功能随年龄增长逐渐减退,可能会出现生理性指标变化。但肝功能五项检查异常仍需重视,排除肝脏疾病可能。老年人常合并多种慢性疾病,用药种类较多,需警惕药物性肝损伤,定期监测肝功能。同时,保持适度运动,合理饮食,有助于维持肝脏健康。
四、可能用到的治疗药物
1.甘草酸二铵:具有抗炎、保护肝细胞膜及改善肝功能的作用。
2.多烯磷脂酰胆碱:可促进肝细胞膜再生,协调磷脂和细胞膜功能,降低脂肪浸润,改善肝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