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肝功能总蛋白和白蛋白偏低是怎么回事

一、合成减少相关因素
1.肝脏疾病影响:肝脏是合成总蛋白(包括白蛋白)的主要场所,多种肝脏疾病可致蛋白合成不足。例如慢性肝炎患者,肝脏细胞受损,合成蛋白的功能受限;肝硬化时,正常肝组织被纤维组织替代,肝功能严重减退,蛋白合成能力大幅下降;肝癌患者因肿瘤细胞占据肝脏空间,影响正常肝细胞功能,也会导致蛋白合成减少。
2.营养不良因素:长期蛋白质摄入不足,如素食者未合理补充蛋白质,或患有消化系统疾病导致营养吸收不良,如重度腹泻、胃肠道术后吸收功能障碍等,均会使机体缺乏合成蛋白的原料,进而引起总蛋白和白蛋白偏低。
二、丢失过多相关情况
1.肾病综合征:肾脏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增加,大量白蛋白从尿液中丢失,导致血清白蛋白水平显著降低,进而引起总蛋白偏低。这是因为肾病综合征时肾小球滤过功能异常,使得原本应留在血液中的白蛋白大量漏出。
2.蛋白丢失性胃肠病:肠道炎症、溃疡、肿瘤等疾病可导致肠道黏膜受损,蛋白质大量从肠道丢失,如克罗恩病患者肠道黏膜病变,会出现蛋白经肠道丢失的情况,从而引起总蛋白和白蛋白偏低。
三、消耗增加相关情形
1.慢性消耗性疾病:恶性肿瘤患者处于恶病质状态,机体代谢处于高消耗状态,蛋白质被大量消耗;结核患者长期慢性感染,身体持续处于消耗状态,也会使蛋白消耗增多,导致总蛋白和白蛋白偏低。
四、特殊人群特点及影响
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肝脏等器官功能逐渐减退,蛋白合成能力下降,相对更容易出现总蛋白和白蛋白偏低的情况,需关注营养状况及肝脏等器官功能监测。
儿童:若存在营养不良、先天性肝脏或肾脏疾病等情况,更易影响蛋白的合成、丢失或消耗平衡。例如先天性肝脏发育异常的儿童,肝脏合成蛋白功能受限;营养不良的儿童因蛋白质摄入不足,也易出现蛋白偏低。
妊娠期女性:妊娠期女性对营养物质的需求增加,若营养补充不充分,可能出现相对的总蛋白和白蛋白偏低,需合理调整饮食,保证营养供给。
慢性病患者:本身患有肝脏疾病(如慢性肝炎、肝硬化)、肾脏疾病(如肾病综合征)等的患者,其基础疾病会持续影响蛋白的代谢平衡,需定期监测蛋白水平,并积极治疗基础疾病以维持蛋白代谢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