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后背肩胛骨下面处疼

一、可能的原因及相关情况
(一)肌肉骨骼系统问题
1.姿势不良
-成因:长期伏案工作、低头看手机等不良姿势,会使背部肌肉处于紧张状态,尤其是肩胛骨周围的肌肉。例如,长时间保持弯腰驼背的姿势,会导致肩胛骨下方肌肉过度牵拉,引发疼痛。这种情况在年轻人中较为常见,特别是那些长期面对电脑工作的人群,年龄跨度从二十多岁到四五十岁不等,主要是由于现代生活方式中长时间保持不良坐姿导致。
-表现:疼痛多为酸痛,在改变姿势或适当活动后可能会有所缓解,但如果姿势未纠正,疼痛可能会持续存在并逐渐加重。
2.肌肉劳损
-成因:过度使用背部肌肉,如进行大量上肢劳作、剧烈运动(如游泳时划水过度、打篮球时频繁上肢动作等),会引起肩胛骨下方肌肉劳损。运动员或经常进行体力劳动的人群容易出现这种情况,不同年龄中,经常从事重体力劳动的中老年人以及运动爱好者都可能发生。
-表现:疼痛部位较为固定,按压时可能有明显的痛点,肌肉紧张时疼痛加剧,休息后疼痛可减轻,但恢复需要一定时间。
3.肩周炎
-成因:肩周炎全称肩关节周围炎,多见于50岁左右人群,又称“五十肩”,但现在发病年龄有提前趋势。肩关节周围的炎症可能会累及肩胛骨下方区域,导致疼痛。病因可能与肩关节退变、慢性劳损、外伤等有关。
-表现:除了左后背肩胛骨下面疼外,还可能伴有肩关节活动受限,尤其是外展、上举等动作困难,疼痛在夜间可能会加重。
4.颈椎病
-成因:颈椎发生病变,如颈椎间盘突出、颈椎骨质增生等,当病变刺激或压迫神经根时,可能会引起左后背肩胛骨下面放射性疼痛。常见于长期低头工作、颈椎长期处于不良姿势的人群,年龄范围较广,从三十多岁长期伏案的上班族到六七十岁有颈椎退变的老年人都可能患病。
-表现:疼痛常伴有上肢麻木、无力等症状,颈部活动也可能会受到一定影响。
(二)骨骼问题
1.骨折
-成因:外伤是常见原因,如摔倒时肩部着地、重物撞击等,可能导致肩胛骨骨折或肋骨骨折累及肩胛骨下方区域。各个年龄都可能发生,年轻人可能因外伤事故导致,老年人则可能因骨质疏松后轻微外伤(如滑倒)引起。
-表现:疼痛较为剧烈,可能伴有局部肿胀、淤血、畸形等表现,如果是肩胛骨骨折,上肢活动会明显受限。
2.骨质增生
-成因:随着年龄增长,骨骼发生退变,肩胛骨周围骨质增生,刺激周围组织引起疼痛。中老年人较为常见,年龄一般在40岁以上,且随着年龄增加发病率逐渐升高,与骨骼长期磨损、退变有关。
-表现:疼痛一般为慢性隐痛,活动时可能加重,在受凉后疼痛可能会加剧。
(三)内脏疾病牵涉痛
1.心脏病
-成因:心绞痛、心肌梗死等心脏疾病可能会引起牵涉痛,疼痛可放射至左后背肩胛骨下面。多见于中老年人,尤其是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基础疾病的人群,年龄通常在40岁以上。发病机制是心脏缺血缺氧时,神经冲动传导至脊髓节段,导致相应神经支配区域的牵涉痛。
-表现:疼痛性质多为压榨性、闷痛,可伴有胸闷、心悸、气短等症状,疼痛持续时间一般较长,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等药物后可能缓解,但如果是心肌梗死,疼痛可能不缓解且伴有大汗淋漓等表现。
2.胆囊疾病
-成因:胆囊炎、胆结石等胆囊疾病可能会引起右肩及背部牵涉痛,但少数情况下也可能表现为左后背肩胛骨下面疼痛。多见于40岁以上人群,女性发病率相对较高,与胆囊结石梗阻、细菌感染等有关。
-表现:疼痛常与进食油腻食物有关,可伴有右上腹隐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二、评估与检查
(一)病史采集
详细询问疼痛的发生时间、诱因、疼痛性质(酸痛、刺痛、胀痛等)、持续时间、加重或缓解因素等。例如,询问疼痛是突然发生还是逐渐出现,是否与特定活动相关,疼痛是否放射到其他部位等。对于不同年龄人群,询问重点有所不同,年轻人重点询问近期是否有外伤、运动情况等;中老年人则要询问既往基础疾病史,如是否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
(二)体格检查
1.肌肉骨骼检查
-检查肩胛骨周围肌肉的紧张度、有无压痛、肌肉力量等。例如,检查上肢活动时肩胛骨的运动情况,判断是否有肌肉功能异常。
-检查肩关节、颈椎的活动范围,如肩关节的外展、前屈等活动度,颈椎的屈伸、旋转等活动度,以评估是否存在关节活动受限。
2.神经系统检查
-检查上肢的感觉、肌力等,判断是否有神经根受压等情况。例如,用棉签轻触上肢皮肤,检查感觉是否正常;让患者做握拳、伸臂等动作,评估肌力情况。
(三)辅助检查
1.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可以初步观察骨骼的形态,如是否有骨折、骨质增生、颈椎病变等情况。对于骨折能发现明显的骨折线等改变,对于骨质增生、颈椎退变等也能有一定显示,价格相对便宜,是初步筛查的常用方法。
-CT检查:对于骨骼病变的诊断更为清晰,如能更准确地显示颈椎间盘突出情况、肩胛骨细微骨折等。对于一些复杂的骨骼结构病变,CT比X线更具优势,能提供更详细的解剖信息。
-MRI检查:对软组织病变如肌肉、韧带、椎间盘等显示更为清楚,对于颈椎病神经根受压情况、肩部肌肉劳损及炎症情况、内脏疾病导致牵涉痛的软组织情况等都能较好显示。例如,能清晰看到颈椎间盘是否突出压迫神经根,肩胛骨周围肌肉有无水肿等情况。
三、应对措施
(一)非药物干预
1.休息与姿势调整
-对于姿势不良、肌肉劳损等引起的疼痛,首先要注意休息,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不良姿势。定时改变姿势,如伏案工作者每隔30-40分钟起身活动一下,伸展背部肌肉。保持正确的坐姿和站姿,坐立时保持脊柱挺直,双肩放松,眼睛与电脑屏幕保持合适距离;站立时挺胸收腹。这对各个年龄人群都适用,尤其是年轻人和长期伏案的人群。
2.物理治疗
-热敷: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用温热的毛巾或热水袋敷在疼痛部位,每次15-20分钟,每天可进行3-4次。对于肌肉劳损、姿势不良引起的疼痛有一定缓解作用,各个年龄人群均可使用,但要注意温度不宜过高,避免烫伤。
-按摩:由专业人员进行适当的按摩,能放松肩胛骨周围肌肉,缓解疼痛。但要注意按摩力度适中,避免过度用力加重损伤。对于肌肉紧张导致疼痛的人群适用,中老年人及长期劳损人群可定期进行,但有骨折、皮肤破损等情况时不宜按摩。
-康复锻炼:进行针对性的康复锻炼,如肩胛骨周围肌肉的拉伸锻炼、颈部和肩部的活动锻炼等。例如,进行肩胛骨收缩运动(双肩向后夹紧)、颈部左右旋转和前后屈伸运动等。康复锻炼有助于增强肌肉力量,改善关节活动度,各个年龄人群可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年轻人可适当增加锻炼强度和难度,老年人则要选择较为温和的锻炼方式。
(二)医疗干预
1.针对病因治疗
-如果是颈椎病引起,可根据病情采取相应治疗,如轻度颈椎病可通过颈椎牵引、理疗等缓解,严重的可能需要手术治疗。对于肩周炎,可进行肩关节功能锻炼、药物治疗(如非甾体抗炎药缓解疼痛)等,必要时可进行封闭治疗。如果是心脏病导致牵涉痛,需要及时就医进行心内科相关治疗,如心绞痛发作时可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等,心肌梗死则需要紧急溶栓、介入等治疗。对于胆囊疾病引起的牵涉痛,根据病情采取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等。
-例如,对于骨折情况,轻度骨折可通过固定等保守治疗,严重骨折可能需要手术复位内固定等。骨质增生如果疼痛明显,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缓解症状,必要时考虑手术去除增生骨质。
总之,左后背肩胛骨下面疼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需要结合详细病史、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明确病因,然后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如果疼痛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其他严重症状(如胸闷、胸痛剧烈、肢体明显无力等),应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