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纤维支气管镜做肺部检查

一、纤维支气管镜做肺部检查的目的
1.明确肺部病变病因,针对不明原因的咳嗽、咯血、肺部阴影等情况,通过获取支气管内病变组织、分泌物等进行病理及病原学检测,例如可发现肺部感染的病原体、肿瘤的病理类型等;2.评估肺部疾病病情,对于已确诊肺部疾病的患者,能清晰观察病变范围、程度等,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像判断支气管肺癌的分期等。
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操作流程
1.术前准备
①患者需禁食禁水4~6小时,防止术中呕吐引发窒息,儿童患者需根据年龄适当调整禁食禁水时间;②完善相关检查,包括凝血功能(如PT、APTT等指标,若凝血功能异常可能增加出血风险)、心电图、胸部CT等,评估心肺功能及凝血状态,高龄患者要重点评估心肺储备功能;
2.术中操作
①患者多取仰卧位,经鼻腔或口腔轻柔插入纤维支气管镜,过程中对成人多采用局部麻醉,儿童可能根据情况选择合适麻醉方式,操作医生通过纤维支气管镜观察支气管各段情况;②根据检查目的获取标本,如对病变部位进行活检获取组织,或通过支气管肺泡灌洗收集分泌物等;
3.术后观察
①患者术后禁食禁水2小时,密切观察有无咯血、呼吸困难(观察呼吸频率、节律等)、胸痛等症状,监测生命体征(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一般观察2~4小时;②老年患者及有基础心肺疾病患者需延长观察时间,必要时行胸部X线或CT检查排查气胸、出血等并发症。
三、适用人群
1.呼吸系统症状不明原因者,如长期咳嗽经一般治疗无改善、反复咯血、持续喘鸣等患者,可通过该检查查明病因;2.影像学发现肺部异常者,胸部CT等提示肺部有肿块、结节、支气管狭窄等病变的患者,可借助纤维支气管镜获取组织明确病变性质;3.需进行气道分泌物清除或病原学检测的肺部感染患者,如通过支气管肺泡灌洗获取分泌物进行病原体培养等。
四、注意事项
1.特殊人群考量
-儿童:操作时需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操作要格外轻柔,因为儿童气道较窄、耐受性相对差,要充分考虑其生理特点以减少不适和并发症风险;-老年患者:由于心肺储备功能下降,术前更要严格评估心肺功能,术后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及呼吸状况,加强并发症观察,因其恢复能力相对较弱;2.科学性依据
该检查经大量临床研究验证,例如多项研究表明其对肺部肿瘤的病理诊断准确率可达较高水平,在肺部感染病原学检测中也能为明确病原体提供可靠标本,是基于循证医学的可靠诊断手段,确保检查的严谨性与科学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