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术

一、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术定义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术是借助纤维支气管镜经鼻或口置入气管及支气管内,直接观察气管、支气管病变情况,并可开展活检、刷检、灌洗等操作的诊疗技术,可用于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二、适应证
1.不明原因的咯血:通过纤维支气管镜可明确出血部位,协助查找咯血原因,如肺部肿瘤、支气管扩张等疾病导致的咯血。大量临床研究表明,该检查对咯血病因诊断的阳性率较高。
2.不明原因的咳嗽:能观察气管、支气管内有无病变,如炎症、异物、肿瘤等情况,有助于明确咳嗽的病因。
3.不明原因的喘鸣:可查看气道内是否存在狭窄、新生物等导致喘鸣的因素。
4.肺部阴影:协助明确肺部阴影的性质,如通过活检等操作获取组织标本进行病理检查,判断是炎症、肿瘤还是其他病变。
5.肺不张:了解肺不张的原因,如是否存在气道内阻塞等情况,并可同时进行相应治疗操作。
6.呼吸道异物取出:对于儿童或成人呼吸道异物,可通过纤维支气管镜进行异物取出。
7.肺泡蛋白沉着症治疗:可通过灌洗等操作清除肺泡内的蛋白沉着物。
三、禁忌证
1.严重心功能不全:此类患者进行检查时可能加重心脏负担,引发心力衰竭等严重并发症,临床研究显示严重心功能不全患者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风险显著升高。
2.严重心律失常:检查过程中的刺激可能诱发更严重的心律失常,威胁患者生命安全。
3.未纠正的出血倾向:如血小板过低等情况,检查时易导致出血不止。
4.主动脉瘤有破裂危险:操作可能刺激导致主动脉瘤破裂,引发危及生命的大出血。
5.极度衰弱不能耐受检查:患者无法配合检查,且难以承受检查带来的应激。
四、操作步骤
1.术前准备
-患者需禁食4~6小时,以防止检查时发生呕吐误吸。
-签署知情同意书,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检查的目的、风险等。
-准备好纤维支气管镜等相关器械,进行消毒等准备工作。
-对于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如高血压患者需将血压控制在相对稳定范围,糖尿病患者需调整血糖至合适水平。
2.术中操作
-患者多取仰卧位,经鼻或口插入纤维支气管镜,依次观察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各部位黏膜情况,查找病变。
-根据需要进行活检、刷检或灌洗等操作,如活检时获取病变组织标本,刷检收集细胞标本,灌洗时注入生理盐水后吸出进行相关检测。
3.术后护理
-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包括呼吸、心率、血压等,术后需禁食禁水2小时左右,防止误吸。
-注意观察有无并发症,如咯血、气胸等,儿童患者需尤其密切观察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等情况。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
-镇静剂使用需谨慎,应严格掌握适应证,优先选择对儿童呼吸、循环影响较小的镇静方式。
-操作时动作务必轻柔,避免对儿童气道造成过度刺激。
-术后密切观察呼吸情况,因为儿童气道较狭窄,术后发生气道梗阻等并发症的风险相对较高,需监测血氧饱和度,若出现呼吸急促、发绀等情况应及时处理。
2.老年患者
-需充分评估心、肺功能,老年患者多伴有基础疾病,检查前要确保心功能相对稳定,肺功能能耐受检查过程。
-术后要加强监护,因为老年患者恢复能力相对较弱,需注意观察有无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鼓励患者深呼吸、有效咳嗽,促进痰液排出。
3.有基础疾病患者
-如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检查前需优化肺功能,可提前使用支气管扩张剂等药物改善通气情况。检查过程中要密切监测血氧饱和度,术后注意预防肺部感染,必要时给予抗感染等对症支持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