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胸靠近腋下的地方隐隐作痛
一、可能的原因及相关解释
(一)肌肉骨骼问题
1.过度劳累或拉伤
-年龄方面:各个年龄段都可能发生,年轻人如果近期进行了大量上肢过度运动,如频繁做俯卧撑、举重物等,可能导致胸部靠近腋下的肌肉拉伤,引起隐隐作痛。中老年人也可能因日常劳作、姿势不良等导致肌肉劳损,引发疼痛。
-生活方式:长期保持不良姿势,如伏案工作时含胸驼背,会使胸部肌肉处于紧张状态,时间久了容易出现肌肉骨骼相关的疼痛。例如,长时间使用电脑且坐姿不正确的上班族,就容易出现左胸靠近腋下肌肉骨骼问题导致的疼痛。
-病史:如果既往有胸部肌肉相关的损伤病史,再次受到轻微刺激时更易引发疼痛。
-具体机制:肌肉在过度收缩或拉伸时,会导致肌纤维细微损伤,引发炎症反应,刺激神经末梢,从而产生疼痛。
2.肋软骨炎
-年龄:多见于20-30岁的青壮年,但各年龄段均可发病。
-生活方式:免疫力下降时(如感冒后)容易发病,另外,胸部受到撞击等也可能诱发肋软骨炎。
-病史:部分患者可能有呼吸道感染病史,感染可波及肋软骨,引发炎症。
-具体机制:肋软骨发生非特异性炎症,炎症刺激周围组织,导致左胸靠近腋下部位疼痛,疼痛可能在活动、深呼吸或咳嗽时加重。
(二)心血管系统问题
1.心绞痛
-年龄:多见于40岁以上人群,但近年来有年轻化趋势,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年轻人也可能发病。
-生活方式:长期吸烟、大量饮酒、高盐高脂饮食、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方式是高危因素。例如,长期吸烟的男性,患心绞痛的风险增加。
-病史:有冠心病家族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等的人群,发生心绞痛的概率更高。
-具体机制: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缺氧引起心绞痛,疼痛可放射至左胸靠近腋下等部位,一般持续3-5分钟,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等药物可缓解。
2.心肌梗死
-年龄:多见于中老年人,但随着生活方式改变,年轻患者也有增加。
-生活方式:不良生活方式是重要诱因,如长期熬夜、过度劳累、暴饮暴食等。
-病史:有冠心病、心肌病等心血管疾病病史的人群,发生心肌梗死的风险极高。
-具体机制:冠状动脉闭塞,血流中断,相应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导致心肌梗死,疼痛程度较心绞痛更剧烈,持续时间更长,可达数十分钟甚至数小时,休息和含服硝酸甘油不能缓解,常伴有大汗、恶心、呕吐等症状。
(三)呼吸系统问题
1.胸膜炎
-年龄:各年龄段均可发病,年轻人可能因结核杆菌感染等引起,中老年人可能因肺炎、肿瘤等导致。
-生活方式:免疫力低下人群易患,如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
-病史:有肺结核病史、肺炎病史或胸部外伤史等的人群,发生胸膜炎的风险增加。
-具体机制:胸膜发生炎症,炎症刺激胸膜导致疼痛,疼痛可随呼吸运动而加重,患者常伴有咳嗽、咳痰等症状,若为结核性胸膜炎还可能有低热、盗汗等全身症状。
2.肺炎
-年龄:儿童、老年人及免疫力低下人群更易患病。儿童肺炎可能由病毒、细菌感染引起,老年人肺炎可能因机体抵抗力下降,呼吸道防御功能减弱导致。
-生活方式:长期吸烟、居住环境空气质量差等会增加肺炎发生风险。例如,长期吸烟的人呼吸道纤毛运动受影响,易发生肺部感染。
-病史:有慢性肺部疾病病史,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会使肺炎发生后左胸靠近腋下疼痛等症状更易出现。
-具体机制:肺部炎症累及胸膜或周围组织,引起左胸靠近腋下部位疼痛,同时伴有咳嗽、发热等症状,炎症导致肺部组织病变,影响呼吸功能。
(四)神经系统问题
1.肋间神经痛
-年龄:各年龄段均可发病,年轻人可能因病毒感染(如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前驱期)引起,中老年人可能因神经受压等导致。
-生活方式:精神紧张、劳累等可能诱发肋间神经痛,如备考学生精神压力大时可能出现肋间神经痛。
-病史:有脊柱病变病史,如胸椎结核、胸椎损伤等,可能压迫肋间神经,引发疼痛。
-具体机制:肋间神经受到压迫、刺激或炎症等因素影响,出现疼痛,疼痛沿肋间神经走行分布,可表现为左胸靠近腋下的隐隐作痛,疼痛可能呈刺痛或灼痛。
二、需要进行的检查及目的
(一)体格检查
-医生会检查左胸靠近腋下部位的皮肤、肌肉、骨骼情况,触摸有无肿块、压痛等,同时检查心肺听诊,了解心肺基本状况,初步判断疼痛可能的来源。
(二)辅助检查
1.心电图
-目的:用于排查心血管系统疾病,如心绞痛、心肌梗死等。通过记录心脏电活动,判断是否存在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等情况。例如,心绞痛发作时心电图可出现ST段压低等改变,心肌梗死时可出现ST段抬高、病理性Q波等特征性改变。
2.胸部X线或CT
-目的:对于肌肉骨骼问题,如肋骨骨折、胸膜炎、肺炎等可进行排查。胸部X线可初步观察胸廓、肺部等情况,胸部CT分辨率更高,能更清晰地显示肺部病变、肋骨情况、胸膜病变等,如肋软骨炎在胸部X线可能无明显异常,但胸部CT有时可发现肋软骨肿胀等改变;肺炎在胸部X线或CT上可看到肺部炎症浸润影。
3.血液检查
-目的:包括心肌酶谱、血常规、C-反应蛋白等检查。心肌酶谱(如肌钙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等)对于心肌梗死的诊断有重要意义,心肌梗死时这些指标会升高;血常规可判断是否有感染,C-反应蛋白升高提示可能有炎症反应,有助于判断是否存在感染性疾病导致左胸靠近腋下疼痛。
4.超声检查
-目的:对于心血管系统,可进行心脏超声检查,了解心脏结构和功能,如是否有心肌肥厚、瓣膜病变等情况,有助于排查心脏疾病引起的疼痛;对于乳腺等情况也可通过超声检查初步判断,因为左胸靠近腋下也有乳腺组织,乳腺疾病也可能引起疼痛。
三、应对建议
(一)非药物干预
1.休息与姿势调整
-年龄:不同年龄人群都应注意休息,保持正确姿势。年轻人要避免过度运动后立即劳累,中老年人要注意日常劳作时保持良好姿势,如搬重物时要屈膝下蹲,避免弯腰搬物。
-生活方式:无论哪个年龄段,都应保持良好坐姿和站姿,伏案工作一段时间后要起身活动,伸展上肢和胸部肌肉。例如,每工作1小时左右起身做5-10分钟的扩胸运动等。
-具体方法:如果是肌肉骨骼问题导致的疼痛,休息是重要的缓解方式,让疼痛部位的肌肉得到放松。同时,纠正不良姿势,如使用合适高度的桌椅,使眼睛与电脑屏幕保持合适距离,保持脊柱正直。
2.热敷
-年龄:各年龄段均可采用,儿童热敷时要注意温度,避免烫伤。
-生活方式:对于肌肉劳损等引起的疼痛,热敷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例如,因过度劳累导致左胸靠近腋下肌肉疼痛的人,可在疼痛部位进行热敷,每次15-20分钟,每天可进行2-3次。
-具体方法:用温热的毛巾或热水袋敷在疼痛部位,注意温度不宜过高,避免皮肤烫伤。
(二)及时就医评估
-年龄:所有年龄段出现左胸靠近腋下隐隐作痛都应重视,儿童出现该症状更要及时就医,因为儿童胸部疼痛可能有特殊病因,如先天性心脏病等。
-生活方式:有高危生活方式的人群,如长期吸烟、肥胖等,出现症状后应尽快就医。
-病史:有基础疾病病史的人群,出现症状后要立即就医,因为基础疾病可能导致病情恶化。
-就医时机:如果疼痛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呼吸困难、胸闷、心悸、大汗、头晕等症状,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送往医院,以免延误病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