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腰间盘突出,突然感觉疼痛

一、突然感觉疼痛的原因
1.姿势不当:长期弯腰、久坐、突然扭转腰部等不良姿势,会增加腰椎间盘的压力,导致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周围神经,引发疼痛。比如办公室职员长时间伏案工作,缺乏腰部活动,突然起身时可能出现这种情况。
2.腰部受力增加:搬运重物、剧烈运动时腰部承受的压力瞬间增大,易造成椎间盘损伤。如建筑工人搬运沉重建筑材料,或运动员进行高强度腰部动作训练时,都可能诱发疼痛。
3.退变因素:随着年龄增长,腰椎间盘的水分逐渐减少,弹性降低,纤维环易发生退变、破裂,进而引发腰间盘突出疼痛。老年人腰椎间盘退变更明显,疼痛发作几率相对较高。
4.外伤:腰部受到直接撞击、摔倒等外伤,可能导致腰椎间盘急性损伤,引发突出和疼痛。年轻人运动时意外受伤,或老年人不慎滑倒,都可能出现这种情况。
5.腰部受凉:寒冷刺激会使腰部肌肉痉挛,小血管收缩,影响局部血液循环,加重椎间盘内压力,导致疼痛突然发作。秋冬季节不注意腰部保暖,易出现此类问题。
二、应对措施
1.立即休息:出现疼痛后,应尽快停止活动,找安全舒适的地方平躺休息,可在腰部下方垫薄毛巾卷,维持腰椎生理曲度,减轻椎间盘压力,缓解疼痛。休息时间因个体差异而异,一般建议至少休息数小时至数天,待疼痛缓解后再逐渐增加活动量。
2.物理治疗
(1)热敷:使用热毛巾或热水袋敷于腰部疼痛部位,温度控制在4050摄氏度,每次1520分钟,每天34次。热敷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减轻疼痛。
(2)按摩:在疼痛缓解后,可由专业人员进行轻柔的腰部按摩,手法包括揉、滚、按等,有助于放松肌肉,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但需注意避免暴力按摩加重损伤。
3.药物治疗:可选择布洛芬、双氯芬酸钠等非甾体抗炎药,能减轻炎症反应,缓解疼痛。但不同年龄段、性别及病史人群用药存在差异,如老年人可能因肝肾功能减退需调整剂量,孕妇、哺乳期女性等特殊人群用药需谨慎评估利弊。
三、预防建议
1.调整生活方式
(1)保持正确姿势:站立时挺胸收腹,坐姿端正,腰部可使用靠垫支撑,避免弯腰驼背、久坐久站。工作或学习一段时间后应起身活动腰部,如每小时起身活动510分钟。
(2)避免腰部过度受力:搬运重物时先下蹲,将物体靠近身体,利用腿部力量起身搬运,避免直接弯腰搬重物。
(3)加强腰部锻炼:如进行小飞燕、五点支撑等动作,增强腰部肌肉力量,维持腰椎稳定性。每周可进行34次,每次1015分钟。
2.注意腰部保暖:秋冬季节及时增添衣物,避免腰部直接吹冷风,可佩戴腰围保暖。
四、特殊人群提示
1.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腰椎退变明显,疼痛发作后恢复相对较慢。休息时床铺不宜过软,以免加重腰椎曲度改变。在进行物理治疗和药物治疗时,需密切关注身体反应,因老年人肝肾功能减退,药物代谢能力下降,用药应严格遵医嘱调整剂量。
2.孕妇:孕期腰椎负担加重,易诱发腰间盘突出疼痛。应避免长时间站立或久坐,休息时可采取左侧卧位,在腰部和腹部下方垫软枕支撑。因孕期用药可能影响胎儿发育,出现疼痛应及时就医,避免自行用药。
3.儿童及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不良姿势易引发腰间盘突出。家长应督促孩子保持正确坐姿和站姿,控制学习和使用电子产品时间,避免长时间弯腰。同时,鼓励孩子参加适量体育活动,增强腰部肌肉力量。若出现腰部疼痛,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