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腰间盘突出疼得厉害该怎么办

一、腰间盘突出疼得厉害的应对方法
1.紧急缓解疼痛
卧床休息:选择硬板床,让腰部肌肉得到充分放松。这能减轻椎间盘对神经的压迫,缓解疼痛。休息时可在腰部下方垫薄毛巾卷,维持腰椎生理前凸,改善疼痛。一般建议急性期严格卧床休息23周,根据年龄和身体状况调整,年轻人恢复相对快,老年人因身体机能下降,可能需适当延长休息时间。
冷敷或热敷:疼痛初期72小时内,可采用冷敷,用冰袋裹薄毛巾敷于疼痛部位,每次1520分钟,每天34次,能使局部血管收缩,减轻炎症水肿,缓解疼痛。72小时后,可改为热敷,用热毛巾或热水袋敷于腰部,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减轻疼痛,每次热敷时间2030分钟,每天34次。女性经期腰部疼痛敏感,热敷温度不宜过高,避免引起不适。
2.药物治疗
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双氯芬酸等,通过抑制体内炎症介质的产生,减轻炎症反应,从而缓解疼痛和炎症。但此类药物可能有胃肠道不适等副作用,不同年龄段人群对药物耐受性不同,老年人可能更易出现胃肠道不良反应,使用时需密切关注。
肌肉松弛剂:如氯唑沙宗、乙哌立松,可缓解腰部肌肉紧张,减轻因肌肉紧张导致的疼痛。使用时要注意观察有无不良反应,如头晕、乏力等。
3.物理治疗
牵引治疗:借助器械对身体进行牵引,拉开椎间隙,减轻椎间盘对神经的压迫。但牵引的力度和时间需由专业医生根据患者病情、年龄、身体状况等确定,如老年人或有骨质疏松的患者,牵引力度需适当减小,避免损伤。
按摩推拿:专业的按摩推拿可调整脊柱关节位置,缓解肌肉紧张,减轻疼痛。但需由有资质的按摩师操作,对于病情较重或有腰椎不稳定的患者,不当按摩可能加重病情。女性在孕期,因腰部负担加重且身体较为敏感,一般不建议进行按摩推拿。
针灸治疗:通过针刺特定穴位,调节身体气血运行,缓解疼痛。需由专业针灸医生操作,注意严格消毒,避免感染。有出血倾向或皮肤破溃的患者不宜针灸。
4.手术治疗
适用情况:经保守治疗无效,疼痛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且出现下肢肌力明显下降、大小便功能障碍等神经损伤症状时,可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包括传统开放手术和微创手术,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身体状况等综合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如年轻人身体耐受性较好,可根据病情选择创伤相对较大但效果确切的传统开放手术;老年人身体机能差,可优先考虑创伤小、恢复快的微创手术。
手术风险:手术存在一定风险,如感染、出血、神经损伤等。术后需遵循医生的康复指导,进行康复训练,促进身体恢复。
二、生活方式调整
1.保持正确姿势
坐姿:选择高度合适、有良好腰部支撑的座椅,坐下时应尽量将臀部坐满整个椅面,腰部挺直,膝盖与臀部保持同一水平线,避免弯腰驼背。长时间伏案工作者,每隔一段时间应起身活动腰部,减轻腰部压力。不同性别的人群,因身体结构略有差异,座椅的选择和调整也可略有不同,女性可选择相对柔和支撑的座椅。
站姿:站立时应挺胸收腹,双脚微微分开,使身体重心均匀分布在双脚,避免长时间单腿站立或弯腰站立。
睡姿:睡眠时应保持脊柱自然生理曲度,可采用仰卧位,在膝盖下方垫薄枕,使膝关节微屈,减轻腰部压力;也可采用侧卧位,在两腿之间夹薄枕,保持脊柱在一条直线上。
2.适度运动
加强腰部肌肉锻炼:如小飞燕、五点支撑法等动作,可增强腰部肌肉力量,维持腰椎稳定性,减轻椎间盘压力。锻炼应循序渐进,根据自身身体状况调整强度,老年人和身体虚弱者可适当降低动作难度和频率。女性因生理特点,在经期和孕期应避免剧烈腰部运动。
有氧运动:如游泳、慢跑等,可提高身体整体素质,促进腰部血液循环,但游泳时水温不宜过低,避免腰部受凉加重疼痛。
3.合理饮食
保证营养均衡: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牛奶、鸡蛋、新鲜蔬菜水果等,有助于维持身体正常代谢,促进腰部组织修复。对于有糖尿病、高血压等病史的患者,饮食需遵循相应疾病的饮食原则,控制糖分、盐分摄入。
三、特殊人群提示
1.老年人:老年人多伴有骨质疏松等问题,疼痛时更要注意休息,避免因疼痛活动不当导致骨折。在药物治疗时,因老年人肝肾功能有所下降,要密切关注药物不良反应,定期复查肝肾功能。在进行物理治疗如牵引、按摩推拿时,需告知医生自身身体状况,严格控制治疗强度和时间。
2.孕妇:孕期因腹部重量增加,腰椎负担加重,易诱发或加重腰间盘突出疼痛。孕妇应避免长时间站立或久坐,可适当散步缓解腰部压力。严禁使用药物和进行有创治疗,如需物理治疗,应在妇产科医生和康复医生共同指导下进行,选择安全、温和的方法,如局部热敷(温度不宜过高)。
3.儿童和青少年:儿童和青少年出现腰间盘突出疼痛相对少见,多与不正确的坐姿、过度运动等有关。家长应监督孩子保持正确姿势,控制运动强度。避免自行使用成人药物,若疼痛严重应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诊断和治疗,一般优先采用保守治疗和康复训练,促进脊柱正常发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