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腰间盘突出疼是什么原因

一、腰椎间盘的生理结构
腰椎间盘位于两个腰椎椎体之间,由髓核、纤维环和软骨终板三部分组成。髓核是椎间盘的中心部分,为胶冻状物质,富有弹性,能承受压力并缓冲震动。纤维环围绕在髓核周围,由多层纤维软骨按同心圆排列组成,坚韧且富有弹性,可限制髓核的活动范围并保持其位置。软骨终板则覆盖在椎间盘的上下表面,与椎体紧密相连,对椎间盘的营养供应起到重要作用。
二、腰间盘突出疼的原因
1.椎间盘退变
随着年龄增长,椎间盘的水分逐渐减少,弹性降低,纤维环和髓核的结构发生变化,使椎间盘的抗压能力下降。据研究,30岁左右人群,椎间盘开始出现不同程度退变,50岁以上人群退变更为明显。这使得椎间盘更容易受到外力影响而发生突出,进而压迫周围神经组织,引发疼痛。
2.损伤
长期反复的腰部劳损,如重体力劳动者长期弯腰搬运重物、久坐久站人群腰部持续受力,易导致椎间盘承受的压力不均,加速纤维环的磨损和破裂,促使髓核突出。急性腰部扭伤,如突然的扭转或弯腰动作,若超出椎间盘的承受范围,也可能引发腰间盘突出。运动员在训练或比赛中,腰部经常承受高强度冲击,腰间盘突出的发生率相对较高。
3.遗传因素
部分腰间盘突出患者存在家族遗传倾向。研究表明,某些基因的突变或多态性可能影响椎间盘的结构和代谢,使个体对腰间盘突出的易感性增加。若家族中有腰间盘突出患者,其亲属患病风险可能高于普通人群。
4.腰椎发育异常
腰椎骶化、骶椎腰化等腰椎发育异常情况,会改变腰椎的生物力学结构,导致椎间盘受力不均,增加腰间盘突出的风险。例如,腰椎骶化患者,由于腰椎节段减少,相邻椎间盘所承受的压力相对增大,更易发生退变和突出。
5.其他因素
妊娠期间,女性体内激素水平变化,会使骨盆和腰椎周围的韧带松弛,腰椎的稳定性下降。同时,胎儿的生长使孕妇腹部重量增加,腰椎前凸增大,椎间盘受力改变,易诱发腰间盘突出。肥胖人群腰椎承受的压力更大,也会加速椎间盘退变。此外,长期吸烟会影响椎间盘的血液供应,加快其退变进程。
三、腰间盘突出疼的药物治疗
1.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双氯芬酸等,可减轻炎症反应,缓解疼痛症状。
2.肌肉松弛剂,如氯唑沙宗、乙哌立松,可缓解腰部肌肉紧张,减轻对椎间盘的压力。
四、特殊人群提示
1.老年人
老年人大多存在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在治疗腰间盘突出时,除关注腰突本身外,还需积极治疗骨质疏松,以增强骨骼强度,减少骨折风险。同时,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药物代谢能力减弱,使用药物时需密切关注不良反应,避免药物过量。
2.孕妇
孕妇发生腰间盘突出,应尽量避免使用药物,以免影响胎儿发育。可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如保持正确坐姿、站姿,避免久站久坐,适当进行孕期腰部锻炼等缓解症状。若疼痛严重,需就医,在医生指导下采取安全的治疗措施。
3.儿童及青少年
儿童及青少年腰间盘突出相对少见,多与外伤或先天性因素有关。治疗时应优先选择保守治疗,避免手术。非药物治疗方法如物理治疗、康复训练等较为适用,且要密切关注其生长发育情况。药物使用需谨慎,严格避免使用可能影响生长发育的药物。
4.肥胖人群
肥胖会加重腰椎负担,不利于腰间盘突出的恢复。肥胖人群应积极控制体重,通过合理饮食和适当运动减轻体重,以降低腰椎压力,缓解疼痛症状,并促进康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