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背右肩胛骨下方里面疼痛

一、可能的原因
1.肌肉骨骼问题
-肩周炎:多见于中老年人,女性相对多见。长期过度活动、姿势不良等慢性致伤力是主要的激发因素。肩关节周围的肌肉、肌腱、滑囊和关节囊等软组织发生慢性无菌性炎症,炎症刺激可导致后背右肩胛骨下方里面疼痛,疼痛可随病情进展逐渐加重,严重时影响肩关节活动,如梳头、穿衣等动作受限。
-背部筋膜炎:长期不良的坐姿、站姿,背部肌肉过度劳累或受到寒冷刺激等都可能引发。女性由于特殊的生理结构和日常姿势习惯,相对容易患背部筋膜炎。背部筋膜发生炎症,炎症因子刺激周围神经,引起后背右肩胛骨下方里面疼痛,疼痛在晨起或天气变化时可能加重,活动后可稍有缓解,但劳累后又加重。
-颈椎病:多见于长期伏案工作者、低头族等人群,年龄方面没有明显性别差异,但长期不良生活方式的人群更易患病。颈椎发生病变,如椎间盘突出、骨质增生等,压迫神经根,可导致神经支配区域出现疼痛,其中就包括后背右肩胛骨下方里面的疼痛,同时可能伴有上肢麻木、无力等症状。
2.内脏疾病牵涉痛
-胆囊疾病:如胆囊炎、胆结石等。女性患胆囊疾病的概率可能与激素水平等因素有关。胆囊的病变可引起右肩部及肩胛骨下方牵涉痛,这是因为胆囊的神经传导与右肩部及肩胛骨下方的神经有一定的关联,疼痛多在进食油腻食物后诱发或加重,可伴有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
-心脏疾病:心绞痛、心肌梗死等。男性和女性都可能发生,但一些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在不同性别中的影响有所不同。心脏疾病引起的牵涉痛可放射至后背右肩胛骨下方,疼痛性质多为压榨性、闷痛,可伴有胸闷、心悸等症状,疼痛持续时间相对较长,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等药物后可缓解,但如果是心肌梗死则症状可能更严重且持续不缓解。
二、评估与检查
1.体格检查
-医生会检查后背右肩胛骨下方的肌肉情况,触摸是否有压痛、肌肉紧张或硬结等。例如检查肩周炎时,会检查肩关节的活动范围,包括前屈、后伸、外展等;检查颈椎病时,会进行神经根牵拉试验、压头试验等。
-根据不同的怀疑疾病进行针对性检查,如怀疑胆囊疾病会进行腹部触诊,检查胆囊区域是否有压痛等;怀疑心脏疾病会进行心脏听诊等。
2.辅助检查
-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可初步观察骨骼情况,如是否有骨质增生、骨折等。对于颈椎病可查看颈椎的生理曲度、椎体间隙等;对于肩周炎可观察肩关节的骨质情况。
-超声检查:对于胆囊疾病可清晰显示胆囊的形态、大小、有无结石等;对于背部软组织情况也有一定的观察作用,可发现背部筋膜炎导致的筋膜增厚等情况。
-CT检查:能更清晰地显示颈椎、胸椎的骨骼结构,对于椎间盘突出、骨质增生等病变的显示比X线更清楚;对于胆囊疾病也可更精确地判断胆囊及周围组织情况。
-MRI检查:对软组织的分辨率更高,对于背部肌肉、筋膜、椎间盘等软组织病变以及心脏、胆囊等脏器的病变显示更清晰,如能更准确地发现颈椎病时椎间盘对神经根的压迫情况等。
三、应对措施
1.非药物干预
-休息与姿势调整:
-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定时改变体位,如长期伏案工作者每工作1-2小时应起身活动一下,伸展背部肌肉。对于颈椎病患者,要保持正确的坐姿和睡姿,选择合适的枕头,枕头高度以一拳高为宜,保持颈椎的正常生理曲度。
-对于背部筋膜炎患者,要注意背部保暖,避免受凉,可适当进行热敷,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
-康复锻炼:
-肩周炎患者可进行爬墙运动、画圈运动等,逐渐增加肩关节活动范围,但要注意运动幅度和强度,避免过度运动加重损伤。例如爬墙运动:面对墙壁站立,患侧手指沿墙壁缓慢向上爬动,使上肢尽量高举,然后缓缓向下回到原处,反复进行。
-颈椎病患者可进行颈部的米字操等锻炼,增强颈部肌肉力量,稳定颈椎。米字操即依次做低头、抬头、左转、右转、左上斜伸、左下斜伸、右上斜伸、右下斜伸,每个动作保持几秒钟,重复多次。
-背部筋膜炎患者可进行背部的伸展运动,如仰卧位,双腿屈膝,双手抱住双膝尽量拉近胸部,然后放松,重复进行,也可进行俯卧撑等简单运动增强背部肌肉力量。
2.就医治疗
-如果疼痛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其他严重症状,如心脏疾病相关的胸闷、心悸不缓解,胆囊疾病相关的剧烈腹痛等,应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具体病情进行相应治疗,如对于胆囊疾病可能需要根据病情采取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对于心脏疾病会进行相应的心血管专科治疗;对于颈椎病、肩周炎、背部筋膜炎等可能会采取针灸、推拿、理疗等治疗方法,必要时可能会使用药物辅助治疗,但药物使用需严格遵循医生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总之,后背右肩胛骨下方里面疼痛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需要结合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和处理,同时要注意根据不同人群的特点调整生活方式和应对措施。














